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6-02-01 14:45 阅读人数:1

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51228日在泉州市丰泽区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黄景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丰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和2015年主要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泉州城市核心区目标,全面深化“两个加快、四个提升”,致力推进“五区构建”,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平稳发展,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工业总产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6项指标的预期目标。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五年来,我们直面经济下行压力,立足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积极采取一揽子稳增长、促转型、控风险应对措施,经济发展呈现总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三次产业比重由0.5∶44.4∶55.1调整为0.3∶38.6∶61.1,是全市唯一一个第三产业比重超60%的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年均增长12.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7%;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3%;农业总产值年均下降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4%;外商实际到资(验资口径)累计达7.1亿美元;海关出口商品总值年均增长8.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32.1%,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四项指标完成市下达总量减排任务。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五连冠)等省部级以上表彰26项。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五年来,我们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品牌化经营,持续壮大企业规模效应,不断延伸产业配套协作链条,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新兴支柱产业初具规模,预计无线通信、数控装备制造、软件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规上产值82.6亿元、年均增长7.9%;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预计纺织服装、包袋制鞋、工艺品等优势产业实现规上产值135.1亿元、年均增长12.9%;第三产业集聚效应凸显,预计实现增加值286.8亿元、年均增长9%,被确定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预计实现增加值21.5亿元、年均增长9.5%,培育国家级广告园区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企业)2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新增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家、省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企业)6家。创新创业能力持续增强,2家企业参与起草、制定国家行业标准,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12家、博士后工作站1个、市级科技小巨人30家;新增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5个、省市企业技术(工程、行业)中心11家;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区级科技项目387项、省市重大技术改造项目46个、节能改造循环经济项目11个,组建省级数字对讲机产业技术创新重点战略联盟、市级工业设计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增省级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2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5件。龙头企业实现增量提质,年纳税超千万元企业增加到56家,年零售额超亿元商贸企业增加到26家,年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增加到30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6个、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29个、省级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10家,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新增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培育3A、4A级物流企业各1家,新增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2个。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五年来,我们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城区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明显提升。东海、城东、北峰三大片区和中心市区片区改造建设协同推进,分步实施华大片区、宝秀安置小区等重点建设项目171个,改造升级刺桐路、坪山路、丰泽街、东湖街等城市主干道,完成泉州高铁站站前大道、坪山高架桥等路网项目4个,城区框架不断拓展,基本实现全域城市化。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小战役”活动,实施东干渠、田安渠等截污管改造工程11个、城市污水支管网等配套工程8个,完成10公里截污管埋设(清淤)和圣湖路、妙云街等道路路灯亮化工程16个,整治次干道路面、井盖破损和道路积水内涝48处,打通远桐街等断头路4条,改造石结构房屋1753栋,培育宝山、泉淮等“美丽社区”示范点61个。健全完善城市综合管理考评机制,投入城市保洁经费2.9亿元,率先对泉秀、城东和华大街道市政道路保洁实施市场化运作,环卫工人基本工资提高到1587元/月。强化占道经营、城市“牛皮癣”、立面景观、土方车“滴洒漏”等整治,建成区级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案件处置率达94.6%。开展“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拆除违法建筑95.3万平方米。区环境监测站达到标准化建设东部三级站标准,强化重点流域(含近海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水流域专项整治和赛水质活动,辖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开展“城市绿化年”活动,实施“四绿”工程,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考核验收。推行“一个核心、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开展社区治理“一定五化”工作机制试点,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建成率均达100%,建成省级社区综合服务站17个、市级社工服务站6个,完善提升居家养老站点63个。依法依规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社区原村集体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年来,我们坚持尽力而为打基础,量力而行增福祉,推进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同步繁荣,着力构建普惠、均衡、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落实推广教育“零用地”扩容模式,认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6.97亿元,年均增长10%,完成城东中学教学综合楼等项目建设24个,新增省市级示范幼儿园4所、公办幼儿园9所、小学3所、学位1.2万个,建成城市学校少年宫33所,在全省率先实现多媒体设备“班班通”、直饮水设备、学校少年宫全覆盖,教育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投入卫生事业经费4.7亿元,建成正骨医院病房大楼,改造5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用房,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正骨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获评全国(全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积极开展计生综合改革,稳步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区计生服务站获省级计生优质服务示范站称号,计生工作保持全省一类先进区水平。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计划,社区健身场所覆盖率100%。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强化志愿服务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创建全国、省、市级文明单位(学校、社区)92个,新建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点40个、社区未成年人文体活动设施12个、文化示范点12个。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2人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五年来,我们把更多财力投向民生领域,累计投入8.26亿元,完成5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社保扩面提标成效显著,新增各类参保人员38.4万人,在全省率先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两保合一”,参保覆盖率99.6%;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430元提高到2136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100元,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金由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150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人每月800元提高到1350元。发放低保、医疗救助等各类救助保障金3852万元、慈善捐款3029.6万元。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131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223万元。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实现城镇就业6.6万人次,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就业60多万人次,落实失业保险、医保、社保等补贴955.7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83%,建成省级充分就业社区28个、星级充分就业社区2个。推进社会治安网格化巡逻防控,建立健全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警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领导干部接访、重点信访积案化解制度,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未出现非正常进京上访事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率先开展安全发展城区创建活动,建成省级安全生产社区7个;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危化品等领域的专项安全整治,有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规范渔船管理和生产作业行为,发放渔业船舶柴油补贴2.32亿元。认真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工作,加强99个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政府建设全面加强。五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相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治理庸懒散奢混等专项活动,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服务大局能力持续提升。全面推进行政职权梳理和自由裁量权调整评估工作,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依法行政取得明显成效,顺利通过省级“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加强改进政府绩效管理,行政审批提速率达72.3%、窗口即办率达80.9%;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全面整治“四风”突出问题,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102件。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重大事项、向区政协通报工作制度,健全落实区人大、政协领导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56件、政协提案438件,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均达99.8%。精心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同时,供销、档案、保密、方志、民族宗教、老龄老干、侨台外事、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建区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共克时艰,有为应对,有效遏制经济大幅下滑趋势,全面完成调整后的预期目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9.7亿元,增长6.2%;工业总产值458.4亿元,增长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5.2亿元,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1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3.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5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6.7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4亿元,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30元,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53亿美元,增长8.1%;海关出口商品总值13.1亿美元,与去年持平。

---全力以赴稳增长。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出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等配套措施,兑现奖励资金约2亿元,争取上级资金补助约1.1亿元;设立企业应急保障周转资金,帮助企业应急转贷资金45亿元,有效化解企业融资债务风险;突出培育“四上”企业,新增“四上”企业90家,形成了一批新经济增长点。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预计13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2.7亿元,其中58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6.9亿元,新开工建设项目21个,10个项目全面建成投用(产),全力配合推进国道324线丰洛段拓改建设工程、泉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新址)46个省、市重点项目征迁,累计完成征地650亩、征收房屋7万平方米;加强“三维”项目对接,新批外资项目11个,对接民企项目4个、央企项目2个,总投资115.8亿元。积极扩大内需消费需求,成功举办丰泽区第三届购物节,大力培育浦西万达广场、东海湾太古广场、中骏世界城等新兴商圈,26家年零售额超亿元企业预计实现零售额85.6亿元,增长7%;52家新增批发企业预计实现销售额40.9亿元,增长141.9%。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新增出口备案企业119家,组织120多家企业参加“品牌泉州香江行”、广交会、华交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洽会等境内外展销活动43场,组织卡嘟嘟、匹克、宇源等企业进驻俄罗斯筹建中国(泉州)商品批发市场;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芊彩服饰、中兴海丝路等一批企业率先开展跨境电子商务。

---转型升级调结构。主动对接“泉州制造2025”和“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启动北峰工业区改造提升工程,引导南方路机、微柏工业机器人、华大超硬等企业开展工程机械、工业机器人等高新产品研发,实施并联式机械手研发及产业化、智能化焊接生产线应用研究等14个“数控一代”项目,促进数控装备制造业实现规上产值16.1亿元。大力发展无线通信产业,联拓牵头制定的数字对讲机ARC行业标准通过工信部评审颁布,海西电子信息产业育成基地引进41家数字对讲机及配套企业,数字专网通信产业年产值达17.9亿元。加快泉州软件园招商,引进力同科技、用友软件等24家企业,建设“云聚慧”众创空间,实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等项目3个,带动软件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增长12.8%。引导纺织服装、包袋制鞋、工艺品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智能化改造配套扶持一批数控化生产线技改项目,匹克、虎都率先推广机器人数控自动化示范生产线。深化“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50个项目预计完成投资95.2亿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启动华大电商产业园建设,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鞋服行业电子商务峰会,新增市级商业模式创新示范企业11家;全省首个网商虚拟产业园--泉州市网商虚拟产业园成功落户,并率先实行集群注册,入园注册登记企业超千家。与华侨大学共建创园,启动泉州火车东站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与招商,填补城市现代物流功能短板。

---多措并举促改革。全力推进经济社会事业、民主法治与社会治理、文化体制等8项重点领域改革,圆满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区政府组成部门由22个调整为20个。完成部门“三定”重新调整确认工作,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推进事业单位分类,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梳理行政权力清单、区级公共服务事项和责任清单,保留区级行政权力事项2019项、公共服务事项295项,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1项。实行“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企业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60.4%和27.8%,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实现医疗服务和医保支付方式便民化。健全融合分工协调、执法协同、人员经费保障、城管联席、考核考评五大方面为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城市日常管理运作体系。

---千方百计惠民生。坚持优先保障教育发展,完成第二实验小学、崇德实验小学等4个项目建设,海城学府幼儿园等4所学校正式招生,继续深入开展“书香校园”建设等活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杂费、教科书费和作业本费等2176万元,教育公平受惠面持续扩大加快发展卫生计生事业,推进正骨医院门诊综合楼和华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用房改造工作,人口出生率为10.9‰,出生性别比105.95,政策符合率为93.5%。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成功承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系列活动,参加第十届市运会并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夯实社会保障基础,完成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任务,提高基础养老金、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金、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加强社会救助和慈善捐助工作,低保金标准由每人每月470元提高到491元,“三无”人员纳入救助范畴,救助标准每人每月639元,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齐抓共管保稳定。深化“平安丰泽”建设,加强社会治安巡防队伍和社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持续开展严打整治活动,刑事案发率下降15%。完善信访网络,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加强动态信息预警,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严格管控特殊人群,刑满释放人员安置率、帮教率均达100%,社区矫正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推进智慧安监信息平台应用,深入开展建筑、道路交通等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工程,加强应急突发管理,事故总量、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持续下降,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态势。

各位代表,“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平稳向好运行,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各驻丰省、市属单位和驻地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参与和支持丰泽发展的海内外乡亲、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经济总量偏小,自主创新仍是突出短板,现代服务业层次不高,缺乏大企业、大项目引领带动,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城市管理方式较为粗放,公共配套服务功能欠账较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巩固生态区创建成效任务繁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部分领域社会矛盾突出,社会治理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少数干部责任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够,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效率有待提高。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创新转型、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挑战。我们要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我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今后五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融入“五个泉州”建设大局,着力建设“创新活力、时尚都会、品质人居、和谐幸福”的美丽丰泽,精心打造现代化泉州城市核心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力争突破7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年均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0.2:32.8:67;其他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0%;网络经济年均增长3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内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实现有效扩容和均衡配置;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发展重点:

一要打造现代城市经济“升级版”主动融入“中国制造2025样板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机械装备产业升级换代,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强化模式创新,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微笑曲线”两端拓展延伸,着力建设“泉州制造2025”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总部楼宇、现代物流业、新型金融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社区服务,推动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智慧丰泽建设,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泉州软件园、华大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网商虚拟产业园等载体建设招商,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二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攻关,提升“数控一代”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数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专网通信研究院等公共科技平台,构建面向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制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化“蓝火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培育力度,促进创新型企业群体加速壮大。实施优秀中青年企业家培育计划和职工技能提升计划,支持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项目建设,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建设华创园等众创空间,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三要增创开放发展新优势。主动对接自贸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深化与台港澳侨以及“海丝”沿线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优化进出口结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新型贸易模式,培育多元化进出口主体,扩大对外贸易队伍;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引导企业到境外设立营销机构、贸易公司、批发市场和注册商标,实现投资贸易双向互动。发挥台港澳侨资源优势,加强金融、贸易、科技、文化、人才等领域交流合作,吸引和鼓励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来丰泽设立地区总部、营运中心、研发中心和物流中心,进一步汇聚侨心、侨智、侨力。加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支持开展华裔族群寻根谒祖、宗教文化交流等活动,增进台港澳侨胞对闽南文化和祖籍地认同感。

四要构建现代化品质城区积极融入“一重环湾”开发,同步推进新片区建设和中心市区“三旧改造”,加大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力度,推进给排水、供气、供电等老旧管网改造,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加强城市绿道慢道系统、公共停车设施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中心城市承载功能。着眼组合放大生态新优势,让生态魅力转化为竞争实力,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推进清洁生产,加大生态工程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打造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美丽丰泽”。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城市内涵品位。

五要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化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建设,完善中心城区、城东、北峰、东海等各片区教育配套设施,有序推进教育资源提质扩容,推动教育内涵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实施医疗卫生惠民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保障,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人人有保障”的就医格局。实施文体事业惠民工程,加快街道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深化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实施社会保障健全工程,加强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六要释放深化改革新红利全面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能。对接国家“金改区”、“综改区”建设,打通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对接、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金融对外合作三个通道,全面实行“一照一码”,推进“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改革,消除制约民间资本发展的体制障碍和隐性壁垒。深化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创新发展机制和模式,引进实施一批服务业重大战略项目,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探索建立法治政府评估体系,推进“平安丰泽”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6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农业总产值持平;工业增加值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亿美元;海关出口商品总值增长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节能减排任务。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完善现代城市产业体系

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打造“有层次”的业态结构,构建以高新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要加快打造三大产业基地。完善泉州软件园功能配套,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产业化项目,推进中国联通云计算产业园和哈工大研究院建设,争取引进培育一批骨干信息软件企业,带动形成软件信息产业基地;加快海西电子信息产业育成基地建设招商,吸引数字对讲机龙头企业及配套并联协作项目落户,推进联拓与宝峰、科立讯合作,争取芯片产能及应用达到100万片/年,逐步形成完整的数字对讲机、数字集群系统的专业移动通信产业链,打造数字专网通信产业核心基地;加快北峰工业区转型升级,加快华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院落地发展,提升微柏工业机器人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实施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项目5个,完成“数控一代”产业示范区服务中心建设,引导纺织服装、包袋制鞋、工艺品等优势产业开展“机器换工”,完成多功能性新型针织面料生产线技改、互联网+智能云服务终端等5个项目,推广电梯物联网安全管理平台、互联网平台的智能自动售货设备、电焊机信息化等项目,着力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二要加快打造三大经济示范区。积极推进东海片区滨海企业总部区、丰泽区银行总部等6个总部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开展“研发+基地”经营模式,大力盘活辖区内办公用房、闲置楼宇厂房等载体,力争引进一批品牌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机构入驻,新培育一批纳税超千万商务楼宇,加快形成总部楼宇示范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放大海西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的吸附效应,培育引进一批品牌广告创意、工业设计、动漫游戏及其配套企业,形成以园区为核心、骨干企业为支撑的文创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挖掘“海丝”文化、宗教文化、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培育环清源山休闲旅游带,推进桃花山公园、南少林寺片区旅游综合体等一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北峰古民居建筑群保护开发,策划包装一批“名人名居”文化景点,发展参与式、体验式新型旅游业态,进一步丰富文化旅游内涵,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实施金融支付信息化中心、中兴外贸电子商务等项目,支持品尚、一品嘉、网讯科技、服务堡等电商企业发展,加快华大电子商务产业园、泉州网商虚拟产业园、互联网+智能家居产业园建设,引导更多电商企业落户进驻,着力打造电商平台示范区。三要加快打造三大区域服务中心。主动对接泉州“金改区”,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安全监管,力争引进3家准金融机构;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文化金融等新型业态,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鼓励发展小额网络贷和股权众筹融资,力争在培育或引进全国性网络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上实现突破,着力打造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加快火车东站物流园区、海峡箱包物流商城等项目建设,支持安通物流建设“指尖物流”智能平台,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区域物流服务中心。大力培育核心商圈,推进东海泰禾广场、城东商贸中心、南益广场、和昌贸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引导浦西万达广场、丰泽广场、中骏世界城、太古广场、润柏大都会等商圈和专业街市实行差异化经营,促进商圈人气提升、商机汇聚,逐步形成区域商业服务中心。

二、持续提升运行质量,努力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坚持转变发展模式,强化创新驱动,抢占产业高端,全力打造发展新能级,促进经济增长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一要坚持三大需求协同拉动。强化投资带动作用,推进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项目投资,实施城建环保项目4个,完成投资4.1亿元;片区改造项目2个,完成投资8.6亿元;产业项目48个,完成投资127.1亿元;社会事业项目7个,完成投资1亿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开展以商招商、定向招商,推动豪康融资租赁等8个“9·8”厦洽会签约项目落地。繁荣节假日消费市场,继续开展丰泽区购物节等各类促销活动,培育扩大房地产、养老健康、家政服务、旅游休闲等消费,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改善供给质量,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稳定外贸出口,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精心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境内外展会,扩大欧美、亚洲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确保实现外贸出口13.6亿美元;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培育一批龙头型外贸出口企业,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35家,新增自营出口企业15家。二要全面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加快万众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引进2-3个高端创新服务研发平台,为智能硬件、数字化制造、工业设备产品设计仿真提供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利用闲置厂房、楼宇、仓库等载体构建众创空间,创新孵化模式,重点规划建设校地共建综合众创空间、社区草根众创空间、企业行业细分众创空间,推进创客领SHOW、华创园、万创中国等项目建设,为创业者搭建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力争建成省级众创空间3家,全面激发市场创业活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继续开展培育“科技小巨人”行动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市企业(工程、行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科技小巨人”3家。三要推动要素资源集聚整合。支持设立创投基金、产业基金,抓紧设立无线通讯专网产业子基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注重政府资金引导,发挥政府主导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和企业应急周转资金平台功能,探索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项目建设,着力破解资金瓶颈。支持安通物流、南方路机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引导中小微企业到“新三板”和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挂牌,新增上市公司1家。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构建“创新团队+创新项目”、“平台+人才”引进模式,优化引才、聚才、留才、用才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施“外专计划”,建设区级大学生孵化基地和见习基地2个,着力引进培养更多中高端人才。

三、持续实施精细建管,努力提高全域城市化水平

坚持优化空间结构,加强功能建设,突出宜居品质,着力整治提升城区面貌。一要推动城市片区协调发展。积极参与东海、城东、北峰片区开发建设,重点推进东海片区的桃花山公园、中心市区沿江两侧及高速公路通道夜景提升工程2个城建项目,东海湾城市综合体、香缤东海新城等22个产业项目,推进城东片区的华大片区6号地块棚户区改造等城建、片区改造项目,城东商贸中心、电力调度大楼及配套设施等14个产业项目和海滨小学教学综合楼等4个社会事业项目,推进北峰片区的潘山片区改造等2个城建、片区改造项目,泉州软件园、联通云计算产业园等3个产业项目,力促各片区功能完善、协调推进。二要推动城市管理同步跟进。用好数字城管平台,完善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机制,推进东湖、丰泽街道主次干道和东海街道部分主干道环境卫生机械化清扫保洁。持续开展占道经营整治活动,加大渣土车、城市“牛皮癣”等市容环境整治力度,确保环境干净、整洁。继续保持制止“两违”高压态势,健全网格巡查机制,维护城市规划建设秩序。完善城市管理基层基础,推进社区“一个核心、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推广新型社区治理试点建设经验,落实费随事转制度,切实减轻社区负担。加强社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实行社区建设与物业服务“捆绑发展”、良性互动,重点破解老旧小区、新建安置小区物业管理难题,规范提升物业管理工作。三要推动城市品位配套支撑。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市民素质提升”等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社区未成年人文体活动设施8个、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3个,营造追求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争创新一届“省级文明城区”。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鼓励文化精品创作,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力争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个。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少体校建设,改建街道文化站2个,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示范点、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各3个,建设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6座、社区漂流书屋10个以及一批健身路径。

四、持续加强环境保护,努力扩大生态城市创建成果

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形成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方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要强势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开展清洁能源推广、高耗企业整治等工作,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指标排放量控制在省市下达范围内。加大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力度,完成年度淘汰任务。完善生活污水集污配套管网建设,完成区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推进2个截污管道项目建设。二要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强化环保网格化监管,加大环保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工业废气、废水、废渣和城市餐饮油烟、焚烧垃圾、环境噪音等污染源的整治,推进华润雪花等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全面完成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改工作。强化重点流域(含近海水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南环城河(迎津水闸—沟后)东侧和田淮渠(东环城—东干渠)截污管道改造,推进中心市区内沟河水质及环境整治提升工程,落实“河长制”工作,建立饮用水源保护长效管理机制,保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三要大力倡导生态文明。推进石结构房屋改造,实施“美丽社区”建设,优先解决社区道路、排水、排污、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美丽社区”创建暨住宅小区整治提升全覆盖。深入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认真做好“三沿一环”林分修复工作,完成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1361亩。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鼓励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增强群众生态环保意识

五、持续改善民生保障,努力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坚持共建共享,统筹做好改善民生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创新发展,继续高标准实施14项为民办实事工程,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要扎实加快教育扩容提质。推进北峰中学教学综合楼、泉州十中教学综合楼等5个项目建设,加快筹建第二实验小学东海校区、第三实验小学城东校区,新增学位2500个以上。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大校际交流力度,落实“小片区管理”和“名校办分校,名园带新园”机制。支持城东中学创建省示范高中、泉州九中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泉州工商旅游职业学校争创省级达标校。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二要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大学生、就业困难和弱势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加强社保扩面提标工作,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落实无力参保企业职工、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特殊困难群体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和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启动全省双拥模范区(六连冠)创建工作。发展养老、慈善、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鼓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三要竭力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完成正骨医院综合楼、泉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用房改造,推进区疾控中心、妇幼所工作场所建设,持续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深化正骨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卫生计生监督、病媒生物防制、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工作,创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着力建设“健康丰泽”。加强计生服务帮扶,稳妥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优生优育,创建全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区,严厉打击“两非”,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六、持续创新社会管理,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政府主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着力打造多管齐下的治理格局,切实增进人民群众安全感。一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加快推进社区平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覆盖全区60%的社区。强化治安综合治理,提高街面巡逻见警率,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遏制刑事案件高发势头。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保障能力。二要不遗余力抓好维稳。深化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活动,引导群众依法合理反映诉求,及时消除隐患化解矛盾。强化劳动执法监察,重视劳动争议化解,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做好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重点对象法律援助工作及时满足困难群众法律援助需求。三要努力构建安全环境。以深化安全发展城区为抓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深化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各类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七、持续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法治和服务型政府

坚持转作风、提效能、塑形象,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让政府工作更加便民务实、高效优质。一要狠抓改革增添活力。继续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简化登记手续,完善企业网上信息公示制度,提高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便利化、规范化水平;深化金融综合改革、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建设,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公务用车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和责任清单制度。顺应司法体制改革步伐,加强立法建议力度,切实改进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健全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要狠抓效能提速增质。加强三级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审批标准作业程序和操作规范,进一步提高审批提速率和窗口即办率。优化政府绩效考评细则,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强化效能监察督办和决策跟踪办理,加大奖优罚劣、治庸治懒力度,严格行政问责,确保政令畅通。逐步加大政府购买专业服务力度,探索公共服务事项市场化运作模式,真正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切实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三要狠抓权力规范运行。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落实政党协商制度,完善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联席机制,高度重视司法、舆论和社会各界监督。启动“七五”普法规划,着力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综合法律素养。探索启动法治政府评估体系建设,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人大、政协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监督相衔接和政府与法院良性互动发展机制作用,强化日常执法监督检查,着力营造公平、公正、文明的执法环境。加强备案审查工作,切实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加强信息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信息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四要狠抓制度刚性约束。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厉行中央八项规定,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主体责任,忠实履行“一岗双责”,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权力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切实保障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

各位代表,新征程面临新挑战,新常态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人民,坚定信心,主动作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全面建设美丽丰泽、精心打造现代化泉州城市核心区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