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泽区1997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现已成为泉州的行政中心、科教中心、现代服务中心,区域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下辖9个街道84个社区,常住人口74.3万人先后获评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首批教育强区全省城市发展十优区、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等50多项国家、省部级荣誉称号。

一是区位优越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泉州机场、福厦高铁、福厦高速三大快捷通道在这里交汇,金屿大桥、百崎大桥、晋江大桥、中环城、R1线等重大项目均布局在丰泽及周边,是泉州环湾主中心,经济、交通核心节点。

二是经济活跃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979.43亿元是全市首个、全省第四个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80%的县(市、区),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提升至66.5%、全市第一市场主体总量20万户、全市第上市公司4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6家。目前正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建筑服务、中央法务等10个特色产业社区引进抖音、腾讯、华电科工、众联世纪等一批500强、头部企业,未来将集聚科技人才10万人

三是现代都市集聚全市90%市级银行总部、85%金融机构、八成以上律所律师和全市一半以上财务、电商、工业设计、游戏娱乐等产业以及中骏世界城、浦西万达等十个特色消费商圈对标国内一流、省内领先建设东海城东组团50平方公里核心区,重点建设泉州中央商务区和中央活力区,未来将集聚商务白领10万人

四是宜居宜业。集聚全市一半以上的高校资源、三甲医院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6在校大学生近10万人,人才总量居全市前列,广大新老丰泽人在这里有家有业有同行、有诗有画有远方

五是底蕴厚重拥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6处,国家级4处、省级8处,世界遗产点4打造簪花围、南少林、南武当三大文旅IP埔女·簪花围火遍海内外,话题点赞量超300亿次入选全国十大文旅经济创新案例、全国非遗旅游体验创新十佳案例地方文化国际传播七个热点之一埔、戴簪花、美自己引领全国旅游时尚传播到东南亚、美洲、欧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文旅经济获全省首届文旅经济工作正向激励。

蓬勃的 朝气

peng bo de zhao qi

  地处泉州“两江一湾”主中心,泉州机场、福厦高铁、福厦高速三大快捷通道在这里交汇,金屿大桥、百崎大桥、中环城、R1线等重大项目均布局在丰泽及周边。现有“三个一万亩”空间、占国土面积18%,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十足的 底气

shi zu de di qi

  规划建设数字经济、建筑服务、中央法务等十大“飘着咖啡香”的产业园,以及中骏世界城、浦西万达等十个特色消费商圈,总部经济、跨境电商、金融、软件信息等现代产业集群加速集聚,数字经济占GDP比重65%、居全市第一,成为全省第四个、全市首个第三产业占比超80%的县(市、区)。
昂扬的 锐气

ang yang de rui qi

  入列全国“双创”区域优秀示范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占全市一半以上,华侨大学、泉州师院等7所辖区高校在校大学生近10万人,人才总量居全市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二,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
包容的 大气

bao rong de da qi

  致力打造一视同仁、公平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引进落地一大批世界500强、央企项目,市场主体19.8万户、居全市第二。对标“国内一流、省内领先”标准,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和中央活力区,总占地面积1.2万亩,未来将集聚高端商务白领10万人。
旺盛的 人气

wang sheng de ren qi

  重点打造簪花围、南少林、南武当三大文旅品牌,特别是“游蟳埔、戴簪花、美自己”引领全国旅游时尚,话题点赞量超80亿次,全区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获得全省首届文旅经济工作正向激励。全力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区,集聚了全市一半以上的高校资源、三甲医院,就业、医保、社保等工作持续走在全市前列,人口增量和增速均居全市前列。

  当前的丰泽,处处展现活力,处处充满机遇,正是大家投资兴业、安居乐业的圆梦宝地。真心希望各位朋友选择丰泽、情系丰泽、携手丰泽,成为丰泽最铁的“城市合伙人”。

  • 历史 沿革
  • 经济 发展
  • 城市 建设
  • 社会 事业

  隶属

  夏、商两代,境域属扬州。

  西周时,属七闽地。

  春秋战国时,属越国地。

  秦时属闽中郡地。

  西汉初属闽越国;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属会稽郡冶县地。

  东汉时,属会稽郡南部都尉侯官县地。

  三国时,属吴建安郡东安县(治所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地。

  西晋时,属晋安郡晋安县地。

  南朝,宋时属晋平郡晋安县地;齐仍属之;梁属南安郡(治所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地;陈仍属之。

  隋初,境域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市)南安县地。后泉州改称闽州,再改称建安郡,南安县隶属不变唐武德元年(618年),建安郡改为建州,境域属建州南安县地。武德五年(622年),析建州南安县置丰州(治所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境域属丰州南安县地。贞观九年(635年),丰州划归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市),境域属泉州南安县地。

  唐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治所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境域属武荣州南安县地。不久,武荣州又划归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市),南安县属之;圣历二年(699年),复置武荣州;圣历三年又裁撤;久视元年(700年),第三次设置武荣州(治所在今鲤城区)。境域均属武荣州南安县地。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治所在今鲤城区),境域属泉州南安县地。

  唐开元六年(718年),析泉州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境域绝大部分(今东海、城东、华大、东湖、丰泽、泉秀、清源7个街道全境,以及北峰街道的群峰、群石、群山、拒洪、北峰5个社区)属泉州晋江县地,域西部的一小部分(今北峰街道西部的招联、招丰、招集、招贤、霞美、肖厝6个社区)属泉州南安县地。唐天宝元年(742年),泉州改为清源郡: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复为泉州,晋江县、南安县属之,境域归属上述两县不变。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晋江、南安为闽王王审知领地;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南唐灭闽,属南唐领地;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改泉州为清源军,属清源军领地。境域归属如前不变。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改清源军为平海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平海军复为泉州,晋江县、南安县属之,境域归属不变。

  元代,境域属泉州路晋江县和南安县地。

  明洪武三年(1370年),境域仍如前属晋江、南安两县。清代隶属依旧。

  民国元年(1912年),晋江、南安两县归福建省南路道(民国3年改称厦门道)管辖。

  民国22年(1933年)11月“福建事变”时,晋江、南安两县属泉海省。民国23年(1934年)1月3日,中华共和国兴泉省(由泉海省改名)人民政府在泉州成立,省会设泉州。晋江、南安两县属之。同年7月,晋江、南安两县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同安)。民国24年(1935年)1月,晋江、南安改隶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同安)。民国32年(1943年),两县仍属第四区(专署驻永春)。境域均如前分别为晋江县、南安县地域。

  1949年8月31日泉州解放,晋江、南安两县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治所在今鲤城区)。1950年3月,第五行政督察区改称泉州行政督察区;同年9月,改称晋江区。晋江县、南安县属之。境域如前分属两县不变。1951年1月,泉州市(县级)成立。时境域环绕市区近郊的拒洪、群石、环山、仁风、澄洲(汀洲)6个小乡划入泉州市(县级)郊区,其余外围大部地域仍属晋江县,境域西部的一小部分仍属南安县。1955年4月,晋江区改称晋江专区,境域仍分属晋江专区的泉州市(县级)、晋江县和南安县。1958年5月3日,晋江县原清源小乡(此时当属东星乡地域,今之清源农场、清源社区)划隶泉州市(县级)管辖,先后建立政企合一的北峰清源农场、泉州市共青团集体农庄(同年改为泉州市亚热带作物试验场)、清源茶果社。同年9月1日,划南安县招贤乡招丰等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即原丰州招贤点的糖房、潘山、西埔、京塘,以及西华管辖的萧厝、霞美,今之北峰街道西部的招联、招丰、招集、招贤社区及霞美、肖厝社区)和幸福乡(即岐山点地,今属鲤城区)归县级泉州市管辖,划晋江县临海乡侨光等1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原晋江县东星乡、临海乡地,今之丰泽区东海、城东、华大街道全部,东湖、丰泽、泉秀街道西部及洛江区的万安街道)、石霞乡(今属鲤城区)归泉州市(县级),与泉州市郊的乡合并,分别成立北峰乡、东海乡、江南乡(今属鲤城区)。至此,境域全部划入晋江专区泉州市(县级)管辖。1971年7月,晋江专区更名晋江地区,泉州市(县级)属之,境域归属不变。

  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复福建省撤销晋江地区,泉州市升为地级市;同时,原县级泉州市设立鲤城区和郊区。同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复福建省暂不设郊区,原县级泉州市改设鲤城区。境域全部属泉州市(地级)鲤城区。

  1997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福建省调整泉州市鲤城区行政区划,增设丰泽区和洛江区。其中,丰泽区辖泉秀、丰泽、东湖、华大4个街道和城东、东海、北峰3个镇。至2007年,丰泽区隶属不变。

 

  境域

  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从泉州市鲤城区析出泉秀、丰泽、东湖、华大4个街道,城东、东海、北峰3个镇及清源农场设立丰泽区。因境内有宋时水利设施“丰泽斗门”而名“丰泽区”。

  丰泽区地处泉州市区中心区域中东部,晋江下游北岸、洛阳江口西岸。最北端为北峰街道大阳山,最西端为北峰街道的招集社区,最东端为洛阳江口城东街道的金屿,最南端为东海街道的晋江入海口。东西最大距离19.1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7.78千米。东与惠安县(台商投资区)隔洛阳江相望,西与鲤城区、南安市毗邻,南与晋江市隔晋江相邻,北与洛江区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泉州湾。全区国土面积129.6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05.84平方千米,全区耕地面积3.6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1千米,海域及晋江水域面积23.79平方千米(含沿海滩涂面积17.35平方千米)。

  投资拉动支撑有力。深入开展项目创优年活动,106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6.5亿元,22个增资扩产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8.8亿元、增长5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37.4%。全面开展场景招商、基金招商、院所招商,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选择丰泽,新签约正式合同项目124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8个。攻克7个超十年的征迁历史遗留问题,土地征收1188亩,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6795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7亿元,有效保障重点项目需求。

  内外需求协同发力。一季一主题举办“这YOUNG的丰泽”系列活动,精准发放消费券,汽车、家居、家电等大宗消费提振明显,推出簪花“一桌菜”、文化“一台戏”,新增首店14家、米其林餐厅3家,入选全省首批智慧商圈1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4%。举办明星演唱会6场,吸引省外观众超8万人次。新增开业酒店14家、床位2273张。一企一策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进出口总额增长20.1%,新设外资企业88家、海外仓5万平方米,跨境电商增长20%,助力泉州优品出圈出海。

  助企纾困精准加力。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局长走流程走基层等活动,协调解决难点问题430个,帮助企业获得贷款32亿元。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直达快兑惠企资金2.18亿元,经营主体增长14.3%、突破20万户。实施培优扶强行动,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入围泉州民营企业百强6家、民营经济纳税百强7家,市级上市和挂牌后备企业增至15家。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调查工作。

  产业转型量质并进。深化“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6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增至15家,获评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瞪羚”创新企业13家、占全市近一半,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提升至66%、居全市第一。人工智能重点产业链串珠成链,成功举办全国第七届可信计算产业发展交流大会,推出优秀应用场景11个,获评全省人工智能“领雁”企业1家。金融资本加快汇聚,建成全省首个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中心,泉州海丝基金小镇东海园开园,设立和参投产业基金总规模43.9亿元、投向我区科技项目14个。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影视文化等现代服务业态增势良好,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增长38%。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发展空间格局全面拉开,获批成片开发1018亩,340个城市提品质项目完成投资172亿元。扎实推进城建“三大工程”,开工“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4个,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00套,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0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46部,蟳埔、东涂、圣湖社区分别入选全省重点改善提升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城市社区更新样板、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新改建农贸市场3个,顺利通过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验收。实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四升一降”专项行动,开展业委会规范建设、物业保安形象提升等6大行动,新组建业委会72个,群众满意率提升12个百分点。市区首个综合能源超级充电站项目投入运营,新增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停车位9350个、充电桩3300个,完成道路“白改黑”11条,市民出行更加便捷。立行立改中央第三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7.2%,新建污水管网27.6公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完成500亩互花米草除治,建成口袋公园、街头绿地9处,丰泽空气清新、天蓝水绿、环境更宜人。

  示范片区成型起势。深化园区标准化建设,一体推进10大产业园区建设、投产、运营;其中,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成标准厂房68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307家、增长78%,科技白领6000人、翻了一倍,实现产值45亿元、增长164%;泉州建筑服务产业园落户市级住建领域协同解纷中心,累计引进企业310家、央企5家;海丝中央法务区泉州片区入选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新设泉籍海外侨胞法律服务站、涉外法律服务中心,集聚法务机构316家,全国排名前20的律所8家。对标“国内一流、省内领先”建设城市新区,中央商务区累计入驻企业1513家、是三年前的5倍,培育纳税超千万元楼宇6栋、超亿元楼宇4栋,落地华润万象汇综合体项目,海丝金融中心封顶,中央商务区幼儿园、晋光小学滨海校区等建成投用;中央活力区新开工“市井十洲城”文商旅融合街区等项目13个。

  兜底保障回应民声。全面完成57件民生实事以及3个重大民生票决项目。打好援企稳岗扩就业组合拳,为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超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新增众创空间4家,大中专毕业生创业资助项目数量、金额均居全市第一。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连续六年获评全市考核“A”级。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低保、特困人员等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九连涨,建成区社会福利中心。“一老一小”得到更多关爱,新改扩建长者食堂2个、养老服务设施18个,新增省级托育示范园1家、普惠托位230个,10个社区入选省级儿童友好社区。新建“党建+”邻里中心、暖心驿站68个,为广大劳动者营造遮风挡雨的温馨港湾。超额完成年度粮油播种面积和产量指标。扎实推进与建宁县山海协作。

  优质供给满足民需。投入教育资金9.4亿元,新改扩建学校8所,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率居全市第一,4人入选省级以上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86.4%,中考、高考再创佳绩。区总医院正式挂牌,城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成投用,北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翻建项目完成初验,新增五星级卫生健康服务站2个,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0%。发布蟳埔簪花全国首个非遗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蟳埔花开》获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金奖,优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2个,举办国际儿童时尚周、蟳埔民俗文化节等文体活动500余场,市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平安建设纾解民忧。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连续六年获评全市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优秀单位,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模式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金融借贷纠纷调解工作典型案例,成功调处9.98万件、金额69.4亿元。政府债务风险安全可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区综治中心投入运行,基层治理实现“一网统管、一屏统揽、一站统筹”。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治安整治行动,刑事、电诈警情均下降20%以上,信访矛盾一次性化解率提升至98.8%,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统计、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供销等工作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