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区政府研究同意,丰泽区正式印发实施《丰泽区2025年产教融合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该《方案》是丰泽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重要部署的重要举措。该《方案》围绕丰泽区“一区多园”的发展战略,深度结合泉州软件园等十大特色产业园区的精准产业定位,充分发挥辖区高校的办学优势,提出“优化产教融合规划布局”“推进产教融合项目落地”“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建设”三大改革任务和9个方面的具体措施(项目),梳理22项产教融合项目清单,组建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牵头,区发改、教育局协同配合,工信等部门组成工作专班“高位”推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实现深度融合,为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核心区提供的智力支持与坚实的人才保障。
重点任务一:优化产教融合规划布局?
这一改革任务旨在从整体上规划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让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更契合。
融入区域战略规划:明确把产教融合纳入丰泽区 “十五五”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当地产业布局、城市更新及十大产业社区建设同步考虑。围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五大主导产业,建立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目标是 2025 年前使职业院校专业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超 80%,新建 5 个新兴专业集群,每年培养 1 万名以上适配产业需求的人才。
强化区域资源统筹:借助十大产业社区建设,开展 “百企千校” 资源对接工程,计划建成 10 个以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 8 个产业学院。利用金融机构聚集的优势,支持高校与辖区金融机构共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在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相关院校开设机器人专业实训,引导企业与高校共建数字技术实训平台,三年内投入设备总值 5000 万元,年培训技能人才 5000 人次。
加强产业人才需求研究:建立 “政校企协” 四方联动的产业人才动态监测机制,2025 年前建成覆盖 15 个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数据库。针对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实施 “人才储备计划”,引导院校新增相关专业在校生 1000 人以上,三年内让重点招商产业人才储备量突破 2 万人,专业对口率达 75% 以上。
重点任务二:推进产教融合项目落地?
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促进产业与教育的实际结合。
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施 “百项产教融合工程”,聚焦智能制造、数字创意等六大重点领域,打造 22 个产教融合项目,建成 6 个省级以上示范性实训基地。支持高校与龙头企业共建特色实训基地,重点推进泉州华数机器人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三年内投入设备 800台套,年培训智能制造技术人才不少于 5000 人次,承办 5 场技能竞赛。
推动校企协同创新:利用省、市、区各级专项资金,对接相关基金,重点支持数字经济、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的联合攻关。2025 年起,每年认定 10 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鼓励企业与院校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创新实验室等,围绕前沿领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开展产教融合招商:鼓励引入产教融合型企业、产业学院等项目。重点推介丰泽区产业园区的产教融合优势,吸引企业入驻并开展合作,对重大招商项目给予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计划 3 年内吸引 50 家科技服务机构、20 家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入驻,打造 “教育 + 产业 + 创新” 生态圈。
重点任务三: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从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提高人才与产业的适配度。
深化 “引企入校” 改革:支持高校邀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和教学过程。鼓励企业在院校设立工作室、实验室,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招生与招工、入校与入厂的衔接统一。实施 “产业导师进课堂” 计划,每年从规上企业选聘 50 名高级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鼓励龙头企业与院校共建 “订单班”“冠名班”,2025 年前建成 30 个特色产业班,定向培养人才占职业院校毕业生总数 30% 以上。
加强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拓宽职业院校教师引进渠道,鼓励从企业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组织企业技术人员参加教学培训,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工程,要求专业教师每年至少参加 1 次企业实践,每年安排 100 名骨干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建成 10 个区级教师创新团队,引进培育各类专业人才 200 人,其中高层次人才不低于 30 人。
推行 “订单式” 人才培养:建立 “一企一策” 人才定制机制,实现职业院校与重点企业签订年度人才培养订单不少于 80 份,每年定向输送技术技能人才不少于 500 名。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动态反馈机制,每学期组织企业对订单班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评,依据结果调整课程内容,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下一步,丰泽区将细化工作举措,统筹发挥各方力量和各类资金作用,结合出台项目清单,定责任、定时限、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
联系人:林水强
联系电话:22508502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