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我区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进一步打造知识产权服务全链条,做强知识产权服务功能,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知办发规字〔2014〕40号)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泉政文〔2019〕6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建设立足泉州、面向福建、辐射全国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通过引导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集聚区知识产权服务业管理体系,优化服务结构,提高服务能力,做大做强知识产权服务业,推动知识产权与泉州产业、科技和经济深入融合,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和“五个泉州”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泉州知创产业园为核心区,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布局建设“一平台、多中心、全链条”的服务载体,集聚资源、完善政策、健全生态,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着力打造城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的核心承载区。推动优质服务资源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相支撑,扶持一批专业化、市场化、复合型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有效吸引集聚一批高层次知识产权优秀专业人才,推动智能制造、半导体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至2022年,基本形成立足泉州、辐射全省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知识产权服务区域和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二)具体目标
1.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基本框架,累计培育3家以上高端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或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30家以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基本形成立足泉州、辐射全省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知识产权服务区域和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2.制定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业在房屋、租金、招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3.配合全市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泉州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并运行。
4.聚焦知创产业园园区特色产业、重点骨干企业,挖掘服务需求,拓展服务范围,组织供求对接,以知识产权服务带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
5.建立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中心,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与金融资本结合,做大做强。
5.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人才培训基地,建立知识产权专家智库。举办或承办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论坛或者峰会,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
6.建立产业专利分析预警机制,建立产业专利联盟;推动建立知识产权服务联盟,建立行业信用评价、诚信公示和失信惩戒制度,营造有序地市场环境。
三、建设周期
集聚区建设期限为三年(2020年-2022年),自设立之日起计算。
四、地域范围
以现有华大、城东街道区域为服务业集聚区,面积约4.8平方公里(覆盖海西电子信息产业育成基地、浔美工业区、华创园、海归E谷、侨泽园等园区),先期划定丰泽区华创园(位于丰泽区高新园区内,占地19亩,可用建筑面积3000-6000平方米)为服务业集聚区运营载体。在辐射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享受服务业集聚区的配套优惠政策。
五、重点任务
(一)营造良好环境,夯实发展基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在摸清集聚区内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创新探索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新举措,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良好生态。
1.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业政策体系。加强集聚区产业、科技、金融、贸易、人才、就业等政策与知识产权服务政策的有效衔接。制定有利于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房屋、租金、招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机构(运营中心)培育、产业专利导航等给予配套支持,营造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导向,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指标在科技计划实施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发挥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2.加大政府购买知识产权服务力度。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支持和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通知》,促进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业吸纳人才就业创业,对成效显著的予以重点支持。
3.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区市场监管局配合,在2021年6月前开展并完成全市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摸清集聚区内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知识产权服务支持园区产业发展成效,梳理我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开展行业指导、政策制定、优化服务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4.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积极对接利用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等国家平台和“知创福建”省级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资源,建设知识产权公共运营服务平台,依托专业运营机构负责平台具体运行,采用“线上+线下”、“平台+机构”的实体化方式运行,参与或承担集聚区建设管理、有关政策项目组织实施、项目与服务标准制定及评价、知识产权运用数据集成和管理、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中小企业专利技术对接等公共服务。到2021年,泉州知识产权公共运营服务平台建成并运行。
(二)整合优化资源,集聚服务力量。整合我区,甚至是全市已有的知识产权资源,争取各类服务资源向集聚区内延伸,形成全方位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构建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链。
1.完善知识产权政务公共服务。探索打造五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展示交易平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评估平台、知识产权保险业务平台、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和咨询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法律维权服务平台。探索举办智能制造、半导体等新兴产业领域可转让专利交易会,推动知识产权展会市场化、专业化运作,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和有效运用。
2.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工程。依托中国(泉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审查确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相联动的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优化职能部门、产业企业、运营服务机构与平台的联动模式,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保护能力。
3.集聚一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引进知识产权代理、信息咨询、资产评估、司法鉴定等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着力培育一批熟悉国际规则、具备实务操作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布局合理,层次较高,服务优良”的商标代理、商标评估、商标咨询和法律服务体系。重点引导、鼓励和支持知识服务机构积极参与智能制造、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工作。至2022年底,入驻集聚区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30家以上。
(三)激活服务市场,强化支撑作用。聚焦企业需求,激活服务市场,促进服务机构与创新主体之间供求对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支撑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1.开展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鼓励集聚区内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贯彻执行《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积极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手段帮助中小型企业纾困赋能。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年新增托管企业100家以上。
2.建立集聚区重点产业专利联盟。鼓励和支持各产业领域企业组建专利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研发,实现专利资源的共享,促进专利转化运用。以联盟为抓手,加强对联盟管理制度、创新活动、技术成果共享、产业服务等内容进行指导,并定期针对相关专利的申请和挖掘等知识进行培训及研讨,提升整个产业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3.建设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搭建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利用,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导航服务,发挥专利信息对产业规划和企业经营的指导作用,探索知识产权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4.建立支撑运营的专利数据库。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专利信息挖掘、分析、加工、统计的系统化体系。
(四)培育服务机构,规范服务市场。加强引导各门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集聚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资源,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创新升级。加强主动监管、协同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强化服务机构信用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环境。
1.培育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充分发挥中国(泉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围绕智能制造、半导体等特色主导产业,在集聚区内建设若干产业知识权运营中心。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及产投资本等参与运营中心建设,整合产业、资本、知识产权等资源,推动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建设期内累计培育3家以上高端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或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30家以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2.推动建立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规范。支持知识产权协会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工作,制定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规范与标准,引导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3.推动建立知识产权服务联盟。加强联盟成员自律,建立行业信用评价、诚信公示和失信惩戒制度。
4.建立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中心。大力推进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创新,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引进1至2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众筹平台等金融机构,优化质押融资审批流程,加强银企对接,帮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优势企业参保专利保险,更好地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5.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围绕专利应用和维权,积极推动专利保险工作,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专利代理责任险、专利执行险、专利被侵权损失险等保险产品,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结合,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6.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推介影响力。充分利用门户网站、电视台、“看丰泽”公众号等官方媒体以及抖音、微信视频号、微博、手机APP等平台宣传推介。2021年6月前完成服务业集聚区主题宣传展示片的拍摄录制。通过拍摄主题宣传片,总结成果经验,广泛推介,吸引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进一步发挥服务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
(五)深化国际交流,培育高端人才。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与国际接轨,与海外知名服务机构开展合作。激励和引导服务机构引进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加快培养本土高层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提升专业水平。
1.壮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体系,开展知识产权师资和人才培训,联合企业、专业机构、高等院校等构建知识产权培训协作机制。面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青年创业群体、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者不同需求,定期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实务技能培训,每年组织不少于4场的培训、讲座以及沙龙。
2.搭建知识产权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知识产权专家智库,培养和集聚一批具有较高知识产权专业素养,熟悉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事务的知识产权的人才,为全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服务。
3.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建设期内举办或承办1场以上的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论坛或者峰会,加强国内外知名服务机构交流学习,进一步扩大服务业集聚区的国际影响力。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我区知创产业园建设指挥部作用,成立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领导小组,统筹部署集聚区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纳入我区重点工作,确保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工作取得实效。区直各有关部门和街道、园区管委会要狠抓工作落实,形成横向协作、上下联动的知识产权工作合力,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泉州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区市场监管局作为牵头单位抓好落实,确保整项工作按照建设指引清单的内容、时序要求,加快集聚区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知识产权局通知要求。
(二)加强资金保障。规范使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我区配套投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资金。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要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作用,并做好配套资金的投入,确保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配套政策落地执行,落实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的资金保障。
(三)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合同约定等方式,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入驻和迁出动态管理机制。以集聚区建设指引清单确定的引进机构数为目标,以知识产权服务“全链条”覆盖为导向,对入区服务机构进行合理审查筛选,着力引进质量高、模式新、信誉好的优质服务资源,打造优势互补、业态多样的知识产权服务链;加强对服务机构的日常管理,促进服务质量提升;建立退出机制,对于在入驻期间受到行政处罚或惩戒的服务机构或因其他原因申请退出集聚区的服务机构,依法依规办理相关机构迁出事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