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泽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15年基本教育规划
本《规划》根据《泉州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和《丰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并与《丰泽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及其他专项规划衔接,主要阐述政府对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明确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本《规划》基期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本文就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教育包容发展和机会公平等四个方面做具体规划说明。
一、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一)优化幼儿园布局结构。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人口流动趋势和生育政策调整等因素,科学预测学前教育学位供求情况,按照城镇服务人口1万人设置1所幼儿园的原则,优化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落实新建小区同步配套、使用幼儿园有关政策,教育、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协调监督新开发的商品房按照规划要求和“谁开发建设、谁完善配套”的原则合理布局建设好幼儿园,并及时接收管理,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对已出售、闲置、挪作他用的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要限期收回,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加强城区、居住小区、人口密集区公办幼儿园配建补建工作,积极利用城区“三旧”改造,盘活机关、企事业单位停办、闲置、改变用途的学前教育资源,满足就近入园需要。
(二)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第二、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公办园8所;主动与市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加快推进华大、清源街道公办幼儿园建设。建立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服务新机制,构建以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尝试采取“名园办分园、强园帮弱园”等集团化办园模式,引导扶持区域之间不同园所建立发展共同体,逐步健全以街道中心园为核心、辐射至各社区的学前教育网络。到2017年,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达75%以上,到2020年达85%,其中在公办性质幼儿园就读的达50%以上,各级示范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扩大到40%。积极创造条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实施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
(三)全面提升保教质量。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管,防止“小学化”倾向。积极推进0-3岁早期教育实验及试验工作。把省、市、区级示范性幼儿园和街道中心园建设成为本区域早期教育的基地。
二、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提高均衡发展水平。制定实施丰泽区“十三五”中小学布局规划,构建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分布,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完善教师“区管校聘”体制,推进教师校际交流常态化。组织开展“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与评估,将“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纳入教育督导,到2020年,60%以上的学校通过“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 50%的义务教育学校成为“老百姓身边好学校”。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的监控,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稳定提高。
(二)推进协调发展。根据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生育政策调整新形势,针对老城区部分学校班生规模、办学规模偏大实际,在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同步规划、配套建设中小学校,特别在东海、城东、北峰等城市新区,应坚持学校布局与城市建设同步,多方扩大校园用地面积和增加校舍建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水平,避免“大班额”和因教育资源短缺而造成辍学的现象。完善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薄弱校“委托管理”等改革,优化名校带新校等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
(三)提高教育质量。落实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组织开发、优化校本课程。引导教师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校本教研等工作的指导服务。完善各学段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新生开始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公布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提高监测结果应用效益,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生员巩固率和学业合格率。
三、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调整优化普通高中布局,稳步推进城东中学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泉州九中巩固提高省一级达标高中水平、东海中学复办高中部等工作,提高办学效益;原则上按照办学规模不超3000人、班生额不超50人的要求,合理控制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和班生规模。鼓励支持民办高中创省级达标。努力实现普通高中免费教育。
(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积极应对2018年福建新高考改革,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意识,增强校长的课程教学领导力,提高学校的课程自主开发能力。改革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形式,适当增加选修课时比例。支持学校开发、优化特色校本课程。鼓励区属高中校争创泉州市普通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基地校、课程建设示范校,力争培育一批精品校本课程。拓展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模式。探索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培养方式,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建立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的激励评价机制。
(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加强分类指导,提升学校自主发展能力,以办学体制、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推动普通高中个性化发展。对城东中学、泉州九中等省一级达标高中,通过发展性评估,以实验项目引领办学,深化办学特色,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对北师大泉州附中、剑影实验学校等区属民办普通高中,通过特色项目建设,培育和形成办学特色,争取高中达标。稳步推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四、促进教育包容发展和机会公平
(一)加快特殊教育发展。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推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延伸,实施残疾儿童少年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依托泉州市海滨小学办好特教辅导班,做好随班就读工作并发挥示范作用。积极配合泉州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低视力教育康复医教结合”实验工作。认真落实特殊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和特教教师津贴,建立健全特殊特教师资职称评定机制。
(二)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攻坚。落实《中共泉州市委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化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泉委发〔2016〕2号),强化教育扶贫,关爱贫困家庭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实行应助尽助。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高中阶段学生实施免除学杂费。
(三)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就学升学。按照“平等、融入、成才”的理念,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对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通过自主报名结合划片就学等方式入学,确保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的比例达90%左右。实行高中阶段学校向随迁子女开放和同等招生政策。落实“异地高考”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和管理规定。在保障适龄儿童入学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提高入学条件,规范和保障适龄儿童入学,努力实现小班化教育。完善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加强生活管理和卫生保健人员配备。
专栏三:高质量普及15年基本教育重大项目
第二、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
新建公办幼儿园8所,力争每个街道有2所以上独立设置的公办中心园。推进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试点,全区公办性质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以上。 |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 |
继续实施中小学扩容工程、薄弱校改造工程和校舍安全长效机制,全区规划中小学建设发展项目24个,规划建设面积40万㎡,拟新增加学额2.5万个。 |
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发展计划 |
实施“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工程,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推进义务教育治理规范化和法治化。结合社会公众评价,适时遴选宣传“老百姓身边好学校”,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
优质资源扩容工程 |
区实验小学潘山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推动区第三实验小学城东校区、区第二实验小学东海校区建设,支持全面建成泉州城东学园、东海学园并全部投入使用,合理布局并适时推动北峰片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 |
普通高中内涵 提升计划 |
实施优质高中建设工程,重点稳步推进城东中学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泉州九中巩固提高省一级达标高中水平、东海中学复办高中部等工作;实施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计划,鼓励区属高中校争创泉州市普通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基地校、课程建设示范校。 |
实施特殊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
到2016年底,全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以上。依托泉州市海滨小学办好特教辅导班,做好随班就读工作并发挥示范作用。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