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9日在泉州市丰泽区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林清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2年,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依靠全区人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两稳一保一防”各项工作,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本届政府实现良好开局。
以倾城之力打赢艰苦卓绝的抗疫大战。面对“03·13”突发疫情,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仅用18天社会面确诊病例清零,35天全域降为防范区,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福建工作组和省、市的肯定。
以非常之举答好艰巨繁重的疫后大考。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我们直面挑战、精准施策,层层递进“四产联动”,仅5天重点项目复工率达100%,9天“四上”企业复工率达100%,GDP由一季度下降0.7%提高到全年增长4.5%(预计数,下同),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快、回升稳、后劲足”的发展态势。
以破竹之势推动影响长远的要事大事。面对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主力军重任,我们深入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深耕“1+3”专项行动,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建筑服务产业园等园区成形成势,南埔山、后埔、南滨江、中央商务区等片区开发建设全面提速,产业、民生、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年来,全区上下奋勇攻坚、向难求成,交出了一份无愧于使命、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人民的奋斗答卷。
(一)经济发展迸发新活力。纾困惠企有得有感。常态化推动“千名干部走千企”“百名科局长进百居”,协调解决各类问题568个。清单化推动一揽子政策落地,推行“免申即享”,全年减税降费10.5亿元,兑现惠企资金2.9亿元,减免国有房屋租金5583万元。完善金融服务顾问制度,帮助企业获得纾困贷款授信6.8亿元,银行不良贷款率压降到0.47%、为历年最低。重新确认区级重点企业224家,南方路机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市级上市和挂牌后备企业增至40家,小微企业“四转”481家,新增市场主体1.9万户。项目建设有为有力。落实“六个一”机制,8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1亿元,机器人产业园等24个项目开工建设,厦门银行泉州分行大厦等27个项目竣工投产。争取专项债券资金12亿元、支出率100%,报批农转用地2025亩,有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开放招商有质有量。实施“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行动,组建招商服务中心,探索街道协同招商利益分享、招商引才大使(顾问)等机制,区领导带队前往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招商,引进项目201个,总投资1091亿元、为历年最多,履约落地率达97.6%,其中超20亿元重大项目16个、总投资660亿元。以招商政策同等待遇谋划增资扩产项目52个,总投资83亿元。引进外资项目56个,合同外资增长239.3%。内外循环有序有效。联合商家开展三轮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1亿元、直接撬动消费超20亿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0家,限上批零住餐零售额增长28%,网络零售额增长11.7%。实施出口突围拓展行动,帮助企业申领免费风险保障2.85亿美元,匹克、新时颖等重点企业出口额增长超30%;建设泉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公共服务平台,东海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35%。
(二)产业兴区迈出新步伐。突出打造科创高地,开展“绿色数字技改”“抓创新促应用”行动,21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5.5亿元、增长13%,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60家,培育市级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2个,泉州公共数据资源开发服务平台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年度评估获优秀等次,“社会服务领域双创带动就业”专项行动考评居全国第三,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5个。实施区级科技项目30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13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全市第一。实施“涌泉润泽”行动,新增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75人,引进产业急需高校毕业生2654人。突出培育特色园区,深入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行动,启动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采取“留改提拆建”模式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其中,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列入市级首批试点,修规后新增园区用地3227亩、建筑面积316万㎡,完成投资11.3亿元、超序时进度26%,建成标准厂房19万㎡,新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11亿元;建筑服务产业园改造提升楼宇8栋,完成产值35亿元、增长35%,实现税收5500万元;海丝中央法务区泉州片区获批建设,中心园建成投用,泉州市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投入试运营,入驻机构73家;知创产业园新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27亿元,知创大厦开工建设,侨泽园竣工投产;建筑设计与装饰产业园引进企业308家,实现税收3200万元。突出集聚新兴业态,数字经济领跑全市,智慧丰泽云计算中心加速扩容,入选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瞪羚企业4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提升至62%、居全市第一。文旅产业加快发展,法石历史文化街区、水上看泉州·夜游世遗城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设立影视服务中心产业园,《无形之刃》等24个影视项目开机拍摄,领SHOW天地文化创意园入选全国第二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金融业快速发展,新增基金类、类金融机构71家,泉州海丝基金小镇资金管理规模突破120亿元、获评“泉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6%。
(三)城市能级实现新跨越。精雕细琢提升城市品质。实施“抓城建提品质”行动,66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65亿元。连片推进“三区一村”改造,分批次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62个,惠及4.8万户。成建制推进征迁交净地项目20个,拆除建筑87万㎡,腾出发展空间2262亩,出让土地1041亩。加速繁荣泉州中央商务区,新签约项目50个、总投资495亿元,新出租写字楼8万㎡,建成楼宇入驻率增长50%,入驻白领超万人。精建细管提升城市功能。全面升级“数字城管”,新建智慧安防小区495个,在全市率先实现千兆光纤网络100%覆盖。环卫一体化改革有序推进,新增垃圾分类亭100个,新建污水管网11公里。房屋“一楼一档”网格巡查全覆盖,排查处置安全隐患房屋4684栋,拆除“两违”2.5万㎡。打通“断头路”3条,新增停车位1000多个。4个社区入选市级“共建共享”社区治理试点,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经验获全市推广,物业管理矛盾纠纷数下降26%。文明城市创建由突击整治向常态长效转变,整治占道经营、共享单车乱停车等问题1.6万个。精耕细作提升城市颜值。认真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完成大气治理减排项目5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2%。创新“河湖长+”机制,整治北渠沿线排放口17个,东海、城东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成投用,国控蟳埔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北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清理整治互花米草6028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50亩。加快推进东海城东片区及晋江洛阳江两岸照明提升工程。实施“绿满泉城”行动,新建口袋公园10个,新增绿地11.6公顷。
(四)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保障扩面解民忧。5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1.6%。打好就业稳岗组合拳,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新增就业2.3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居民养老保险、医保参保率均居全市前列,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775元提高至900元,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340元、实现“六连涨”。区社会福利中心新址项目开工建设,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600万元。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426套。抓好“一老一小”服务,9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引进专业机构运营,新建普惠性托育园5个。9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顺利通过全国示范型创建验收,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加强与顺昌县交流协作,落实帮扶资金1200万元。资源扩容惠民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新改扩建区实验小学、泉州九中等学校7所,新增优质学位6300个,推动泉州五中、培元中学及市直优质小学分校区布局城市更新片区;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参与率达73%;成立区教育集团,招聘从事教学工作的国企员工199人。扩大卫生资源供给,正骨医院北峰院区基本竣工,区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搬迁新址,东海、北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工翻建,新增省级精品中医馆2家、民办医疗机构75家,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9.7万人。文体事业日益繁荣,区档案馆建成投用,改造提升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个,新建口袋体育公园20个,4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治理扩效保民安。完善疫情防控11项“平战结合”机制,高效稳妥处置数百条输入性疫情传播链,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82万剂次,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地制宜划网定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3057名,实现基层治理“一网统管”。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刑事警情数下降26%,信访“治重化积”178件。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三年行动顺利收官,连续四年获评“全市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优秀单位”;入选全市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试点县(市、区),4098家企事业单位全部完成创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绩效位列全市第一档次。城东街道获评“全省劳动关系和谐街道”。防汛抗旱防台风、粮食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扎实有力。
(五)行政能力再获新提升。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抓好巡察、统计、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建章立制25项。着力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强化穿透落实、闭环落实、担当落实,推动上级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始终把法治思维落到实处。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4件、政协提案134件,满意率100%。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法制审核程序,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合法性审查无死角。重点领域信息公开2270条。始终把务实高效作为主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达95.5%,“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增至64项;推行“局长走流程”,破解行政审批堵点问题45个,工业用地拿地到开工用时压缩至59个工作日。国企改革有序推进,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5%和16.9%。“12345”诉求件办理满意率达99.2%。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统筹督查增效和基层减负,“三公”经费持续压减。国防动员、妇女儿童、残疾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保密、老年、慈善、计生协会、红十字会、地方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在区委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齐心协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级驻丰单位、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来丰的投资者和劳动者,向关心支持丰泽发展的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特别是在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疫后经济恢复攻坚战中,我们得到了市直各部门的鼎力支持,得到了兄弟县(市、区)的奋力支持,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新闻工作者、志愿者的竭力支持,得到了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这份风雨兼程、同舟共济的恩情,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同时,我们清醒看到发展中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部分指标未能达到年初预期目标,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二是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龙头企业较少。三是城市功能品质还需优化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社区治理还有薄弱环节。四是政府系统个别干部干事创业劲头不足,推动工作落实力度不够。我们一定正视问题、直面挑战,谋在实处、干在实处、成在实处,一步一个脚印把丰泽的明天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二、2023年工作目标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以实干实绩交出优异答卷是我们的政治责任、时代责任、历史责任。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扣“四个更大”重要要求,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坚定不移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认真贯彻区委“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全力构建“五城五区”,勇当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主力军,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核心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区生产总值基本同步增长。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突出调结构、拓空间、优业态,倾力打造现代高端的都市产业
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脉定向,换道赛车,抢抓先机,超前布局,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加速优化产业结构。高质量做强传统产业,实施10个重点技改项目、总投资10亿元,推广应用一批数字化生产线,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50家以上,推动企业研发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支持南威、匹克等龙头企业提质增效。高标准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延伸,积极发展工业设计、软件信息、法律服务、商贸会展等业态,培育若干个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培育中央商务区、中骏世界城等10大特色商圈,做活夜间经济、时尚经济、平台经济,多渠道增加健康、养老、育幼、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促进商贸、餐饮等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布局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推动一批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和解决方案入选省级数字应用场景项目库。
加速培育产业载体。用好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坚持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四个优先”,“留改提拆建”并举,为强产兴城提供土地保障。扎实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产业综合体和创新综合体。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要加快推进工业标准园区、体育公园、地标商业大楼等项目,完善商住用房、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开工建设三期项目,抓好东拓区、北拓区前期,争创全省数字经济重点示范园;泉州建筑服务产业园要完成6栋楼宇改造提升,推动A9企业总部、青春活力广场及智慧园区建设,力争入驻企业超400家,完成产值45亿元以上;知创产业园要强化招商运营,加快知创大厦建设,引进知识产权机构12家以上;南埔山工业区要做细项目前期,加快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发展规划,适时启动成熟区域改造。
加速提升产业生态。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品牌效应,推动更多领域创新领先、发展领跑。实施企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确保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加速增长。实施创新平台建设行动,推动哈工大工程研究院、南京大学环保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强化产业化运营,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3个。实施创新主体孵化行动,完善全周期梯次培育体系,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实施体制机制创新行动,落实“揭榜挂帅”等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争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3件以上。实施创新人才培育行动,在薪酬、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优厚待遇,推动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发展,培养引进更多产业发展急需人才,新认定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50名、技能人才2000名以上。
二、突出扩投资、促改革、优环境,奋力打造动能强劲的活力新区
坚持以项目论英雄,以改革破难题,以服务聚资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激发内需潜力和市场活力。
争前列,比拼项目攻坚。开展“项目奋战年”活动,形成“在谈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争取更多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库。围绕抢时间,每季度组织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提速推动103个在建重点项目,开工32个、竣工28个以上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超214亿元。围绕抢要素,用好产业引导基金,拓展市场化投融资渠道,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3亿元以上,以“大融资”保障“大投资”。持续开展“抓征迁交净地”行动,成建制攻坚后埔、金崎、后渚莲垵及周边、金凤屿、数字经济产业园等片区,全力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围绕抢项目,编制招商图谱,建立目标企业库,强化产业链、资本链、价值链招商,力争新招引和增资扩营项目160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加强签约项目履约率考核,力促项目提速转化、加快落地。
树标杆,比拼改革开放。提升国企改革综合成效,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力争三大集团对接合作项目超25亿元。全面实行零基预算和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加强财源培植,健全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主动融入泉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积极对接RCEP,探索“跨境电商+外贸”新模式,新培育外贸备案企业30家、自营出口企业10家以上。打好“新侨牌”,完善重点侨情和港澳乡情数据库,推进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积极引进侨企区域运营总部、智造基地、结算中心。深化丰台各领域融合发展,在人才、项目、资本等方面形成更多合作成果。
创一流,比拼营商环境。实施“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专项行动,力争更多评价指标进入全市标杆行列。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全部实现“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4小时,新增市场主体2万户以上。优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差异化监管机制,完善包容审慎监管,强化对政府招商投资合作、招标采购、资源资产出让的公平性监督。支持民企资源整合、资产重组,新增“四上”企业60家、“四转”企业500家以上。依托东海金融(供应链)集中区、金融街、海丝基金小镇等载体,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体系,推动后备企业加快上市步伐,确保全区不良贷款率保持较低水平。
三、突出塑形态、强功能、提品质,努力打造未来城市的发展样本
突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
坚持“改旧+新建”并轨推进。推动老城连片改造,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推广“拆墙并院”做法,建成一批“完整社区”。推动新区组团开发,对标省内领先、国内一流,优先导入城市产业、繁荣城市经济。其中,南埔山片区要加快推动泉州五中、泉州师院附小分校校区建设,完善南埔山公园等配套设施;西华洋片区要加快总投资20亿元的安置房及市政道路二期、北峰学园等项目建设;南滨江片区要提速泉州第二实验小学城东北校区等项目建设;中央活力区要启动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市政道路、安置房、高端社区等项目建设;中央商务区要开工建设泰山石化、金控、水务、城建集团等重点项目,推动科创地块重大项目招商落地,开业运营海星“美好生活街区”,进一步集聚人气、商气、烟火气,让广大市民在丰泽这片乐土“有家有业有同行,有诗有画有远方”。
坚持“强基+管理”两手齐抓。加快建设52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靶向增强承载功能。提速实施“聚城畅通”行动,力促金屿大桥、百崎大桥等项目开工,打通断头路3条,新增停车位500个以上。全面铺开“环卫一体化”,完善垃圾“撤桶并点”和定时定点收运体系。有序开展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推动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完善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推行“刚性管理+柔性引导”,强力治脏治堵治乱治违。强化“智慧丰泽”项目运营,在大数据产业、便民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应用示范项目。
坚持“生态+人文”双向发力。坚决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施大气精准治理减排项目,强化城市扬尘、油烟污染治理,确保空气质量达标进位;落实河湖长制,开展城市污水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实施污水提质增效项目20个、年度总投资2亿元,新建排水排污管网10公里,整治津淮街、云鹿路积水点3个;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风险防控、治理修复,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升“两江四岸”品质,抓好互花米草除治及植被修复,促进“山、海、江、城”有机融合。创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兴码头等史迹点保护管理,新建公共文化空间2个以上;大力发展影视文化、创意设计等文创产业,加快真武庙文商旅融合产业园、蟳埔民俗文化村、水上看泉州·夜游世遗城、法石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丰富全域生态旅游产品供给,打造一批都市时尚文旅新IP。
四、突出兜底线、增供给、惠民生,致力打造安居乐业的中心之城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集中攻坚、精准破解,努力把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想民之所想,倾心抓好社会保障。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实施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次以上,新增就业2.3万人以上。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区参保人数达23万人以上。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重视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探索推广“长者食堂”建设,建设一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认真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创建一批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示范点。加快区社会福利中心新址项目建设,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深化与顺昌县对口帮扶工作。
忧民之所忧,用心抓好教育事业。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所,可新增优质学位6260个,力争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深化集团化办学,支持“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结对办学,试点实施“5G+专递课堂”,推动教育优质资源向薄弱校倾斜,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精准发力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提质”,新认定3所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和教改基地学校。深化“五名”培育工程,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浓厚尊师重教氛围。用好华侨大学、泉州师院等辖区高校优势,推动学科群和产业群融合匹配,培养一批高素质应用型产业生力军。持续探索国企办学模式,着力解决教师编制不足难题。发动社会力量奖教助学,推动更多中小学校设立校董会、教育发展基金。规范管理民办教育,发展好社会教育、老年教育、特殊教育。
急民之所急,精心抓好健康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动正骨医院北峰院区投用,加快北峰、东海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建立医共体,推进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就诊率达80%以上。加强社区全科医生培养,大力引进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新增一批“名医工作室”。做好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迎检工作,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全市“两病”门诊用药保障示范城市样板区。加大药械监管力度,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布局建设一批微型便民体育公园、社区“运动角”,构建城市15分钟健身圈。
五、突出控风险、筑防线、施善治,全力打造和谐稳定的发展格局
安全发展一头连着经济社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要全面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安定稳定。
全面优化防控措施。完整、准确、全面执行国家优化防控措施,强化医院、学校、养老院等重点场所防控,加快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备全备足医疗物资,全力抓好病例救治,健全完善传染病医疗救治服务体系,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全域守住安全红线。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房屋安全、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整治,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质量,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完善食品“一品一码”追溯体系,持续治理“餐桌污染”,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全力夯实治理根基。推广“近邻”工作机制,新建“党建+”邻里中心20个,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动更多专业力量和治理事项入网格,让治理能力深达每个基层、各个角落。加强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联动,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违法行为,提升平安建设“三率”。深化积案化解,建立闭环跟踪落实机制,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强化双拥共建,推行退役军人“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模式,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八连冠。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依法做好宗教事务管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计生协会等人民团体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发展的重任、竞争的态势、人民的期盼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强化自身建设、勇于自我革命,倾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忠诚履职讲政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进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依法履职促规范。深化政务公开,公正文明执法,不断优化行政诉讼“双率”。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审计、财会、统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落实“八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律素养。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做好“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
勤勉履职提效能。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强化穿透落实、闭环落实、担当落实,确保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提升首位意识,比干劲、比斗志、比业绩,推动各项工作在全省全市进位次、争荣誉、创品牌。坚持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探索创新重大民生项目票决制,安排3.9亿元实施56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优化“12345”市民服务热线,让政府服务与百姓“零距离”“无时差”。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干净履职树形象。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控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厉行勤俭节约,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企业的“宽日子”、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人民之托,勇扛发展之责,激发奋进之志,坚决扛起全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担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丰泽实践而不懈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